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九章〈哀郢〉翻譯

上天失去了常道啊,讓老百姓害怕自己會犯過失!我屈原和我的親朋好友相離別啊,正當春天的二月被貶謫到東方去。我離開了我的故鄉要前往很遠的地方去啊,沿著長江、夏水來進行我流亡的路{;離開了國門我的內心傷痛啊,在甲日的早晨我出發了。從郢都出發而離開了我的故鄉啊,心中悵恨精神恍惚不知道要前往何處去!船槳一起搖動船卻徘徊不進啊,哀傷不能再見到國君了。遠望著郢都城裏高大的梓木而長聲歎息啊,眼淚流個不停像是小水珠子一樣。船過了夏首往西邊航行啊,回頭看龍門已經看不到了。我的心裏眷戀家鄉而滿懷憂傷啊,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順著風向波浪和水流往前進啊,於是就這樣漂泊天涯當個流浪客吧。冒著洶湧的波濤往前進啊,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像一隻鳥在天空飛翔不知道要棲息在何處!心李牽掛鬱結而不能夠解開啊,思慮也糾纏在一起而不能開懷。

將要駕著船順著水流來航行啊,上面是洞庭湖而下面是長江。我離開了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地方啊,現在漂漂盪盪往東邊來。我的靈魂想要歸去啊,那裏有片刻的時間忘了回去!船離開夏浦而我開始思念西方啊,哀傷離開故都一天一天的遠了。登上水中高地來遠望故鄉啊,暫且舒解一下我憂愁的心。哀傷看到楚國廣大的國土上人民生活和樂啊,悲傷看到沿江一帶所遺留下來故舊美好的風俗。

我已經到陵陽還要往何處去啊,往南渡過大水渺茫的長江還要往何處去?沒想到我們楚國的宮殿竟然變成了廢墟啊,怎麼可以讓我門楚國的兩個東門荒蕪了呢?心裏不快樂已經有很長久的一段時間啊,憂愁與憂愁相連接不斷;想起郢都的路途距離此地如此的遙遠啊,中間隔著長江與夏水不可以涉水渡過。恍惚之間我不相信離開郢都啊,到現在九年的時間而沒有回去了!我的心裏憂愁鬱結而不能開通啊,我很失意而含著憂傷。

小人的外表裝著很諂媚的樣子來奉承國君討他的歡心啊,國君實在是很柔弱而很難來堅持他的立場;忠心深厚君子希望進進到國君面前被任用啊,卻被眾多的小人所嫉妒而加以阻礙。他們堯舜高尚的行為啊,光明遠大而接近上天;眾多的小人嫉妒堯舜啊,替他們加上了不慈愛的惡名,國君很憎惡那些不善於表達的美好君子啊,喜歡那些言辭激昂會說話的小人。眾多的小人每天前進到國君面前來奔走鑽營啊,美好的君子就被疏遠而遠離了。末章說:睜開我的眼睛來四下看一看啊,希望回家一次但何時才能回去呢!鳥兒飛出去最後也要回到他的故鄉啊,狐狸死了也一定把頭朝向出生的山丘。時在不是我的罪而遭受放逐啊,我日日夜夜有何時忘了回去呢。

原文

九章〈懷沙〉翻譯

对本篇诗的著作权问题,现代不少学者曾有怀疑,引起过一些争议;笔者以为,由于所持论据尚欠充分,这些怀疑说服力不足,本诗的著作权仍应归屈原本人。

篇题为“思美人”,美人系指楚君王(楚怀王或楚顷襄王)。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

本诗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解题》),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同上)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 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 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 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 莽”、“扁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 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 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毫无疑问,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 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 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象思维空间,显 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象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原文

九章 〈思美人〉 作品賞析

对本篇诗的著作权问题,现代不少学者曾有怀疑,引起过一些争议;笔者以为,由于所持论据尚欠充分,这些怀疑说服力不足,本诗的著作权仍应归屈原本人。

篇题为“思美人”,美人系指楚君王(楚怀王或楚顷襄王)。诗为屈原于江南放逐途中所作,表述的心愿仍为思国、思乡和美政理想一定要实现,希望君主不重蹈历史覆辙,努力振兴楚国。

本诗最大的特点即是“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解题》),如同《离骚》一样,诗中处处都体现出“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同上)的鲜明特色。

首先,诗题“思美人”即是“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 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

诗一开篇即陈述了诗人思女的行为——“揽涕”、“伫眙”,感情真挚而又炽烈。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拘牵——无良媒,致使他“志沉菀而莫达”,一再申言也无济 于事。不过,诗人并不因此而完全丧失信心,他仍竭尽全力地努力追求:“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广遂前画兮,未 改此度也。”直至诗篇之末,诗人明知自己已实在无能为力了,却仍不改“度”——努力的行为不得已作罢,而节操却始终不易。

诗篇在写美人的同时,也写到了香花美草,它们均一一“以配忠贞”:沿江夏行进时,诗人“擥芳茝”、“搴宿莽”、“解扁薄与杂菜”,这里的“芳茝”、“宿 莽”、“扁薄”、“杂菜”,均非实指植物,而是用以喻指才能,诗人一路采摘、佩饰它们,乃是为自己为国效力时作准备。遗憾的是美人——君主并不赏识,致使 诗人只得发出“吾谁与玩此芳草”的慨叹。这还不够,诗人更以芳草自譬,说芳草与污秽杂糅,作为芳草,终能卓然自现,而决不会为污秽所没;又将芳草比作媒 人,“令薜荔以为理”、“因芙蓉而为媒”,欲通过这些媒人而向美人求爱,但又缺乏勇气。毫无疑问,美人、鲜花、香草,在诗篇中都一一成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 化象征者,它们在表现诗人本身的气质形象及体现诗篇的主旨方面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大胆地将地上与天国、人间与仙境、历史与现实等有机地融合一体,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一起,从而形成浓烈的浪漫奇特风格,是本篇又一突出的艺术手法。

诗人在求美人未成后,思绪难以自抑,情感受到挫伤,此时,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物突然想到了神话人物、历史人物——“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高辛 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这些神话人物与历史人物的闯入,大大丰富了诗章的艺术内涵,拓展了读者的想象思维空间,显 示了诗人超常的艺术想象力;正由于此,本诗才更显出想像奇特、神思飞扬的特点,表现出与《九章》其他篇有所不同的风格与色彩。

九章 〈思美人〉翻譯

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呵,
揩干眼泪而远望。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
有话却无法成章。

我至诚一片而蒙冤,
我进退两难而不前。
愿每日陈述我的心思,
心思沉顿而难表现。

愿浮云为我捎信,
云师却不肯讲情。
托鸿鸟为我传书,
鸿高飞而不应命。

我难比帝喾高辛,
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
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
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
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
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
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辔上,
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
让我把光景留连。
指着嶓冢山的西边,那汉水发源地点,
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
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
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
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
摘来香草呵同谁赏识。

采取扁蓄与同蔬菜,
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
终萎谢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
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
把愤懑置诸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呵,
芳花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
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
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阻障。

想请薜荔替我说合,
又怕走路去攀上树子。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
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
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
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贯,
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
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
只想追求彭咸的典范。(郭沫若译)